四川日报:求解农家书屋开门难

        成都蒲江大邑

  “506411”打通乡村阅读

  61岁的蒲江县大塘镇八角井村村民邓仕儒说自己一直很喜欢看书。现在,他是新书屋的常客。7月13日下午两点半左右,邓仕儒牵着自己5岁的孙子邓国松,冒雨踏进了八角井村农家书屋的大门。“像这种下雨不用做农活的时间,都来。”

  被遗忘的农家书屋,正逐渐重回八角井村人的生活。2015年7月,它被蒲江县文体旅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民间公益组织3+2读书荟正式托管,到现在正好一年。“效果不错。”蒲江县文体旅局副局长何敏认为。

  目前,3+2读书荟在成都市的大邑、蒲江、新津、温江、邛崃托管了共计14个农家书屋。

  门可罗雀下自发“试点

  大邑县鹤鸣乡牟家营村的农家书屋,是这场“托管运动”的起点。

  2014年,大邑县的200多个农家书屋普遍门可罗雀,面临“遇冷”境况。彼时,总部设在大邑新场古镇的民间公益组织3+2读书荟,建立的公益书馆及流动书屋等却人气颇旺。两相对比,大邑县文体广新局找到3+2读书荟,提出了“托管”建议。

  收到提议后,3+2读书荟着手在成都市部分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关于农家书屋的调查,发现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部分乡镇重建不重管,缺乏主动宣传意识,村民的知晓度不够,有书无人借;“另一方面管理漏洞也很大。”3+2读书荟副执行长邓淙源说。

  3+2读书荟发现,多数管理员几乎都由村干部兼职,没有专职管理员,不仅图书分类不清,借阅登记不全,还时常在上班时间遇到“关门上锁”的情况,因为“负责管理的村干部下组去了”。

  “即便这些农家书屋随时开门,前来借阅书的村民也不会增加多少。”邓淙源说,很多农家书屋阅读环境不好,图书陈旧、种类偏少,农业技术类的书籍占比太大,没有适应村民的新需求。

  致力于打通乡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3+2读书荟决定接手这个托管任务,试点点位就定在牟家营村。

  接手托管后放出“鲶鱼”

  “接手托管后,我们决定分三步走。”邓淙源说,第一步,“门打开”;第二步,调整书籍结构、营造阅读环境;第三步,做强吸引力。

  3+2读书荟招纳了一名志愿者担任牟家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书屋周二到周日按时开放。“周末两天才是大家最有空闲的时候,必须要开门。”

  一份书单提供给了大邑县文体广新局,对方根据书单书目挑选采购,补充到了牟家营村农家书屋。除了最新的农技知识书籍,这份书单重点推荐了《笑猫日记》系列、《查理九世》、“马小跳”系列等儿童类畅销图书,以及老人喜欢的保健、养生类图书,年轻人欢迎的职场励志、休闲旅游类畅销书。“牟家营村留守老人、小孩多,配书要有针对性。”

  基础打好后,拿什么吸引村民来?

  根据以往经验,3+2读书荟决定放出开展活动这条“鲶鱼”,搅动人气,吸引村民走进书屋,重拾阅读习惯。他们总结出一套“506411-4320”托管服务体系,其中的“506411”,就是各种活动。“50”,每个星期一次志愿活动,一年合计50次;“6”,一年6场乡村讲座;“4”,一年4次文化展陈;“1”,一年1场书馆风景游;“1”提供1场文艺小分队文艺表演。“每个星期,志愿者会带着小朋友展开刮画、剪纸、趣味英语等活动,或举行阅读交流、提供阅读书目引导。根据牟家营村村委会提供的统计数据,现在,周末到书屋里阅读、借书的人最多能达到二三十人次,“周一到周五也都有人来。”

  大范围推广难在哪里?

  托管模式成效渐显,更多的区(市)县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我们会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在标准化托管服务体系基础上做出不同特色。”负责蒲江县6个农家书屋托管工作的3+2读书荟公益项目部副部长赵丽翔举例:在儿童较多的八角井村,提供的志愿服务就偏重少年儿童类活动,“50次中至少有30次”。

  不过,3+2读书荟与自发“试点”托管模式的区(市)县同时认为——这种模式,不能大范围复制推广。

  “每个农家书屋一年的托管费用是3万元,大邑县有200多个农家书屋,资金需求庞大。”大邑县文体广新局党组成员肖映雪的这一回答,也得到蒲江县文体旅局副局长何敏的认同。

  如何破解这种困境?大邑县要求3+2读书荟不再将活动对象范围局限于本村,“其他村村民想参加也可以来。”肖映雪说,同时,让“托管”在全县的农家书屋中“换着走”,“形成阅读习惯、培养出阅读氛围之后,就换另一个书屋托管,以此逐步在全县推开。”(记者 冉倩婷)


把乡村的事情,做成乡村的事业!
成都三加二乡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成都三加二乡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大邑县三加二读书荟
地址: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九洞桥南街47号
邮编:611337 电话:028-88322232
2012-2014 3+2读书荟     蜀ICP备202201681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9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