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书香成都的阅读深呼吸

成都文脉书香源远流长,以司马相如、扬雄、王褒的汉赋冠绝天下。中国第一个官学“文翁石室”在成都诞生,开中国官学先河。北宋时期的蜀学更是大放光彩,与二程“洛学”、王安石“新学”三分天下。到了南宋,张栻、魏了翁两大巨子崛起,其所代表的南轩学派和鹤山学派,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思想家和学派。它与齐鲁之学、关学、洛学、闽学、楚学、徽学等并足而立,璀璨于西南星空。清代蜀学更是鼎盛,尊经书院、国学院的开办,为四川培养了大批人才。廖平、宋育仁、杨锐、刘光第、吴之英、吴玉章、蒙文通等,成为引起全国性政治改革和学术转变的领军人物。可以说,中国每一次文化高峰,都飘荡着成都的书香。到现代,成都更是书香四溢,市、区、县到乡村,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阅览室星罗棋布。实体书店无处不在,大到新华文轩的各大书城,小到私营的小书屋,大大小小的各色书店组成了成都这座城市的亮丽文化风景。我们可以说,无书香,不成都。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到图书馆看书,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我市公共图书馆包括了成都图书馆以及20个区(市)县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带领全市公共图书馆推出纸本和数字资源的全免费服务,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零门槛”。成都市广新局推出的农家书屋也带给广大区(市)县读者精神食粮。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成都市21个公共图书馆中共有18个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3个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这一结果,较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有了很大提高,充分显示了成都市近四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公共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图书馆提供的全新服务,带领读者进入到全新的阅读时代。

我市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均达60小时以上,其中锦江区图书馆和都江堰市图书馆更达到每周开放80小时。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是各图书馆的创新目标。成都图书馆共举办过“金沙讲坛”、“政务讲坛”、“院士讲坛”、“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坛”、“锦城讲堂”等分讲坛。图书馆除了推出纸质借阅服务外,数字图书馆也为读者带来了阅读新体验。成都图书馆目前拥有五个免费开放的网站,存储容量达7180万篇(册)的数字资源远程免费服务于广大市民和读者,成为伴随在读者身边的“24小时免费开放的网上图书馆”。

本报记者 王嘉

 

成都图书馆

周周都有“文化大餐”

□任文英

2014年4月27日上午09∶30,成都图书馆二楼的学术报告厅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仅可容纳不到300人的房间内,挤了四五百人。过道里、台阶上,站着的、坐着的、倚着墙的满满都是。入户厅堂的大屏幕下,同样里三层外三层地环绕着众多观众。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日,为何会有这么多人来此呢?

穿过喧哗的声浪,透过一层又一层的人墙,待到看见讲台上的“齐天大圣”时才知晓:哦,原来今天是六小龄童来讲课《和美猴王一起品西游》,台下的听众有满脸皱纹的大爷太婆、也有年轻的姑娘小伙,更有兴奋异常的少年儿童;《西游记》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老少咸知百听不厌的神魔故事,现在由读者喜爱、神通广大的“孙猴子”亲自讲解,难怪会这么热闹呢!

作为“锦城讲堂”周末公益讲座的一个画面,这样欢腾热闹的场景在文翁路98号的成都图书馆已是常态,听众爆满的情景也早屡见不鲜。不但六小龄童、易中天和白岩松等外地名家招人喜爱,我们成都本土的流沙河和李书崇的讲座照样应者云集、观者如堵。也不单单是“锦城讲堂”的听众才多,馆内的“阳光课堂” 和“家长沙龙”同样是成图名扬四方、独具特色的金字招牌。“阳光课堂”让家长与孩子在阅读和游艺中增进感情,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创设了新型良好的亲子关系,受到众多家庭的喜爱和欢迎。“家长沙龙”由经验丰富的国家专业心理咨询师主讲,内容涉及家庭幸福、女性健康、少儿心理发育、性教育误区等多个热点方面,由于所讲内容都是家庭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能够解决和启发“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是负担?”等普通人所迷惘困惑的问题,“学以致用”的效果特别好,因此拥有众多的忠实听众。

成都图书馆虽然没有地处闹市,但网上网下每天的人流量都很大,要想知道成图为何这么受欢迎并不难,只要亲自上门去体会和感受就知道了。这里不但提供普通的借阅服务,还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公益性、人性化”的办馆宗旨与“创新、品牌”的服务理念,通过“阳光课堂”、“阳光读友会”、“读者沙龙”、“有奖征文”、“超级读者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广大读者形成了非常好的和谐互动关系。周末的免费讲座更是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精神大餐,因此每个文化品牌都有着自己长期固定的“粉丝群”。

踏入成都图书馆的最大感受就是这里的服务热情亲和,不但馆内的服务人员态度亲切,彬彬有礼,还有众多的义工与志愿者自发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来馆的读者就像是在自己的家中书房看书一样安闲自在。

 

青羊区图书馆

小朋友的阅读天堂

□王春雷

王晓龙是个地道的书虫,他每天都会去单位附近的青羊区图书馆看书,是图书馆的铁杆粉丝,最近更是升级,逢人就“传销”图书馆的借阅卡:“有了这张卡,能在成都任何一家图书馆借书和还书。”原来青羊区图书馆建立了全市图书馆网络互动平台,所有的图书在这个平台上统一管理,读者只需要交50元押金办一张借书卡,就可以在成都任何一个图书馆借书,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图书馆还书。这样在一个地方借了书,到了另一个地方也不需要跑老远去还,只需到就近的图书馆归还就行了。这是青羊区图书馆在今年四月份推出的全新服务模式。

青羊区图书馆坐落在青羊区瑞联路中段。图书馆在一楼,走进图书大厅,就能看到一条读书长廊。每天一开门,就有不少的书迷前来,坐在古色古香简单大方的桌子前,专心地看书、做笔记。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来往穿梭的都是书迷,他们都会把脚步放得很轻,确保读书长廊的安静。

穿过读书长廊就是借阅室了,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浩如烟海的书籍和报刊。青羊区图书馆的馆长说,这里上架图书有7万册,加上库房里面的总共有30万册。书籍量大,而且紧跟时代,很多市面上的畅销书都能迅速出现在图书馆的书架上。

借阅室旁边有儿童阅览室,是专门为小朋友们设计的,坐椅板凳都是形形色色可爱的小动物,墙壁上是想象力丰富的油彩画,湛蓝的天空中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种充满童话色彩的设计风格,深受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一到节假日,这里简直是孩子们的天堂。不但尽心打造少儿读者的快乐阅读空间,图书馆还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比如“DIY超轻粘土手作”活动、“快乐万圣节 给糖不捣蛋”主题活动、主题图书漂流活动、课本剧展演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深为小读者喜欢。

作为周末家长沙龙的系列活动,音乐赏析与阅读分享活动也经常性地开展。图书馆曾举办由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赵志霖主持、主讲的古典音乐赏析活动,将“快乐的古典音乐赏析”与“有趣自由的色彩涂鸦”相结合。参与活动的家长孩子在此充分领略到艺术之美。

书籍是精神的家园,从阅读中人们能够得到无穷的乐趣,也能提高生活品位。青羊区图书馆馆长说,他们一直在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简化借阅程序,让读者轻松阅读,快乐阅读。

 

高新区图书馆

牵手文化馆打造艺术味

□唐传奇

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喜欢看书,前年工作转换来到成都,我首先就查地图找到了离我住处最近的高新区图书馆。

高新区图书馆坐落于新义西街69号,是2010年建成的新馆,交通方便,坐公交114路、59路在新乐路成雅路口站下车几步就到。 由于是新建馆,地域宽阔、读者稀少、环境安静、馆藏丰富。图书馆有图书、音像制品12万册,报刊700余种,数字报纸30种,所有资源全部对读者免费开放。一楼到四楼依次有少儿图书室、书刊阅读室、音像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及基藏书库等设置,五楼还有文化艺术培训教室、活动排练室,琴房等,可以为少儿假日培训及成人文化培训提供场地。2楼还有一座可容200余人的报告厅。整个楼层为读者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

“书多人少环境好,服务人员素质高”的情景让我非常满意和喜欢,当即办理借书卡。

三年来不停地借书还书,我对这个图书馆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爱。其实这里正式的名称是“高新区文化指导服务中心”,是高新区文化馆和图书馆的综合体,中心举办的活动非常丰富繁多,经常有展览、公益讲座、才艺大赛、成人春秋季文艺培训等活动,并且都是免费的。我和孩子刚刚参加了今年的“读书月”系列活动之“诗词朗诵比赛”,由于各街道社区参赛选手众多,所以我们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却得到一次很好的成长锻炼。

随着对这里的逐步熟悉,我也知道了他们的网站,每隔一两天就要去看看,有什么新的活动发布公告,特别喜欢网站的“读者园地——留言簿”板块,这是读者和图书馆管理员的一个交流平台,读者的意见比如想看什么书、可否在此自习、能否设置食堂等等问题都会得到管理人员的耐心解释与热情答复。

现在到图书馆学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当初的地广人稀已经演变成了地少人稠,每天自清晨到晚间,室内的埋头学习,查阅资料,室外的太极拳、扇子舞等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周末举办的公益讲座也是场场爆满。应读者的再三要求,开馆时间延长到20∶30却还是有读者恋恋不舍不肯回家。

我想,如果在一座城市里图书馆的数量多过网吧发廊洗脚房,怕是案件都要下降不少吧……

 

3加2读书荟

让书香溢满乡镇

□吴志维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两年前的这天,成都“3加2读书荟”在大邑县新场镇呱呱坠地。如今,两周岁生日之际,大邑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与“3加2读书荟”在大邑县鹤鸣乡牟家营社区农村书屋举办了“4·23世界读书日”暨“好书共读 分享人生”新书推介主题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和志愿者100余人到场,俨然参加“3加2读书荟”特别的生日派对。

两年来,“3加2读书荟”已陆续开办大邑县新场乡村图书馆、邛崃市临邛丝路书馆、大邑县安仁书驿、温江和盛社区图书馆、蒲江政协委员之家读书点、温江天府社区图书馆等公益书馆。如今,“3加2读书荟”又将阅读送到中国最需要文化的地方——农村,并助推全民的素质教育。

前不久《光明日报》刊发《打通乡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成为“3加2读书荟”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阅读的低迷与生机

阅读,应该是到了一个低迷的时刻。放眼神州,城市的地铁上年轻人成片地低头侍弄手机,夕阳下大妈们沉醉于喧嚣的广场舞。广大乡村,逐渐城镇化的村民,闲暇时间被麻将占据。在经济落后地区,还有庞大的因物质条件限制,无法实现阅读的人群。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年阅读量为4.39本。而同期法国人均年阅读量约为8.4本,日本约8.5本,美国约8.7本,韩国约为11本。

长期致力于阅读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成都七中高中语文老师黄鹏称:即使在这些极其有限的阅读中,还充斥着不假思索的读图、肆无忌惮的八卦、捷径式的学习、快餐式的娱乐、应试教育的沉疴。金钱、暴力、欲望、速成、厚黑成了畅销书熟悉的面孔。“不爱读经典”,已成为今天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阅读的顽疾。

阅读,也到了遇见生机的时刻。国家投入,不仅使成都市实现了村村有图书室,还为民间阅读机构的茁壮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3加2读书荟”这样的公益读书机构茁壮成长,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全民阅读和素质教育的希望。

共同搭建公益阅读平台

“3加2读书荟”的发起人和核心志愿者,多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开放视野,他们自身就是阅读的爱好者,深知阅读对个人乃至对民族的重要意义。为着“公益、分享、阅读”的理想,共同搭建起“3加2读书荟”这个公益阅读平台。

在“3加2读书荟”公益阅读理念的感召下,央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大地奇创旅游咨询机构总裁洪清华、深圳达三茶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达三等纷纷为“3加2读书荟”赠书寄语。更有爱心会员,积极出资成为会员。据统计,“3加2读书荟”的资金,30%为政府购买服务、30%为社会募集、30%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自营收入、10%为现场经营性收入。“3加2读书荟”的藏书已有近6万册,80%来自社会捐赠,10%由机构捐赠,10%自己购买。

除了藏书,“3加2读书荟”还每月推出一堂免费讲座。上海东方卫视的简平、国际级功勋试飞员徐勇凌、《风过华西坝》作者岱峻,都成为讲座的座上宾。

两年来,6座公益书馆的成功开办、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志愿组织的完善及活动常态化、《阅读空间》季刊的创办、网站微博微信的及时报道,让“3加2读书荟”站稳了脚跟,并在文化圈内崭露头角。

但直到此时,“3加2读书荟”之于带动全民阅读,依然显得高端而小众,仿佛沙漠绿洲当中精心呵护下绽放的花朵。“3加2读书荟”决心真正打通中国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农村书屋办到农家门口

“3加2读书荟”在创建之初就意识到,“中国最需要阅读的地方是农村”。在公益书馆渐成气候之时,随即提出了托管农村书屋的理念。中国的广大农村,人口众多,公共文化服务缺少,要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首要的是普及阅读。“3加2读书荟”调查了农村阅读的环境后,决定在建设农村图书馆的基础上,托管农村书屋。

随着成都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每个村都拥有了免费的农村书屋。但是仍然存在硬件不到位,软件缺失的情况。“3加2读书荟”对农村书屋的托管,由于专业团队的介入,使得农村书屋更具活力。

“3加2读书荟”托管农村书屋,是一个创新的模式。新型农村书屋书籍目录由“3加2读书荟”拟定,并由管理与指导部门采购。书目由“3加2读书荟”提供,并由当地文化主管部门购买;基本数量2000本。其中,100本农村实用书籍,600本儿童书籍,500本家庭生活类书籍,400本妇女类型书籍,400本文学类书籍。报纸不低于4份,杂志不低于4种。为书屋每季度提供“3加2读书荟”《阅读空间》20本,每年4期。每年提供“3加2读书荟”创意大报纸3版,讲座、沙龙4—6次、组织阅读相关文化活动1—2次、组织文化与艺术品展存1—2次、组织“3加2读书荟”“书馆风景游”或书馆交流不低于1次。

“3加2读书荟”托管的首家农村书屋,是大邑县鹤鸣乡牟家营社区农村书屋。据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介绍,一位50多岁的牟大叔是周围的社区居民,他走进农村书屋,就拿起一本军事杂志坐在大桌角安静地翻阅,像是在自己家的书房一样。就这样,普通村民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读到适合自身需要的好书。“3加2读书荟”用细节铺好了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用阅读助推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大量的非应试阅读。为此,“3加2读书荟”与蒲江的西来学校、白云学校、甘溪镇学校、大邑新场学校、温江天府学校签订了助推素质教育协议。

“3加2读书荟”提出,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阅读课外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一项名为“送《阅读空间》,收读书心得”的活动随即开展。对合作的学校,每年送讲座各1至2次。收集学生喜爱阅读书籍的书单,有针对性地送书和让学生借阅。联系当地中青年书画家进校园辅导书法和绘画。

同时,“3加2读书荟”对满足全年课外阅读不少于6本、记日记不低于300天等条件的学生,最高给予每人每年500元的奖励。

在大邑县新场镇“3加2读书荟”总部的墙上,有一幅“3加2读书荟”的地图,各公益书馆、托管的农村书屋、助推素质教育合作点星罗棋布。

我们有理由相信,“3加2读书荟”这类公益阅读机构的发展,将大大推进全民阅读和素质教育。愿这个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民族,从阅读中重拾文明的遗产,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实体书店是城市文化的窗口,是传播文化信息、引领文化潮流、构建文化生态的重要场所。在成都,无处不在的实体书店已经成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到新华文轩的各大书城,小到私营的小书屋,大大小小的各色书店组成了成都这座城市的亮丽文化风景。

成都最大的书店要数位于高升桥的成都购书中心,顾名思义,“中心”汇集了市面上所能见到的几乎所有出版物,并且除了出版物之外,不论古典的文房四宝还是时髦的电子阅读器,各类文化产品应有尽有。除了成都购书中心,西南书城、总府书城等新华文轩旗下书城也颇具规模,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书城给了市民享受阅读的巨大便利。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近年来私营书店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成都越来越多,本土私营书店今日阅读书店从商场、社区中的小店铺发展壮大,位于环球中心的分店是目前成都私营书店最大,今年年底还将开办面积达3600平方米之大的新店,并首次将画廊、小剧场融入书店,将书店变成文化综合体。西西弗书店也是成都私营书店知名品牌,位于春熙路、万象城等商业区的书店让城市的繁华中有了别样的魅力。位于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成都文化地标的散花书院以传播本土文化为宗旨,各类充满成都韵味的书籍和活动让成都文化跟着游客走出去。此外,葆光书店、悠然居书店、三重奏镜像书吧、小雅书房、3+2读书荟、一庐书店等分布在成都大街小巷的私营书店也是备受市民喜爱的精神领地。

本报记者 祝丹妮

 

在书店里守望岁月

居住在成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成都还有上百家书店,它们多少代表了成都的人文气质。

成都的书店,这几年有较大发展,旧的书店老去,新的书店生长。这两年有好多家书店如弘文书局、印象大书坊、时间简史大书坊关门,但书店仍在蓬勃生长,西西弗书店两年内连开三家店,格调·轩客会书店开了四家店。最有特色的今日阅读书店,在成都东南西北都有店,透着一种自然和清新姿态。书店的存在,是对成都人日常生活状态的记录。

成都人会花时间去闲耍,也去阅读,一些茶楼的报刊被翻阅到烂,这种阅读习气正是书店得以存活的理由。当下的书店还在不断尝试和调适,更注重与成都生活匹配,无论最初的社区小店,还是书店+创意生活+咖啡馆的模式,都让书店找到了更好的生存方式。

书店不仅是卖书的场所,也是社交场。成都书店的文化沙龙活动,几乎每周都有,内容涵盖各个层面,生活、健康、人文……读者大可根据各自的喜好去参与。

成都书店气质多样,文化氛围很吸引人。从书店出发,或许我们看到世界更有意思一些。

今日阅读书店

逆袭之旅:把书店开在环球中心

在许多书店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成都的书店业却风生水起,不断有新店亮相,引起全国的关注。去年7月,今日阅读书店在环球中心店开张,这是迄今为止,今日阅读书店所开的最大单体书店,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当时这条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3000多次。北京有家报纸则以《一家民营书店的“冒死”逆袭》为标题,表达惊叹。

走进环球中心,坐电梯直上三楼,右转即可看到今日阅读书店,站在门外,6米高的齐墙书架,给人以震撼。不少来书店的朋友纷纷站在书架前合影,“仿佛置身古色古香的图书馆”,“没想到书店还可以以这样的面目出现。”书店的角落有看书的人群,咖啡区也坐满了爱阅读的人。

今日阅读书店七年前从社区书店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2011年开始,不断将书店规模扩大,并带给读者许多新奇的阅读体验。成都文化的深厚与发酵,带来的市井(城市)文化是多元的,既需要画展,也需要阅读分享会,更需要与全球的文创产品结缘。在环球中心店,我注意到智慧之树,呈繁茂之状,由此树开始,将书店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却又构成一个有机的主题。后面是咖啡区和现场签售活动区域,左前方是各类文创产品,笔记本、饰品以及形形色色的小玩意,都是成都本土自产的。

在电子阅读时代,书店想留住读者,必须有特色。为培养这种“忠诚度”,书店每月会举办新书见面会、读书会、画展、音乐会等文化沙龙活动,让读者近距离与文化名人交流。

环球中心店注重精选人文、社科、历史方面的畅销书,还引进了几千本港台新书,种类为建筑、设计、生活、旅行和文学。

总经理但捷说:“我的梦想,是让创意书店变得更时尚、更好玩、更酷。让卖奢侈品的商场也有心灵的鸡汤,也能享受精神上的奢侈品。”这也是成都书店变化与底气,当读者涌向网上购书时,书店的未来似乎注定了会不太平坦,但今日阅读书店不是被动等着被市场改变,而是主动参与进来,与市场共同成长。

今日阅读将书店开在城市的不同区域,看上去似乎相似的书店,经营理念也有细微差异,说白了就是接地气。譬如在凯丹广场的消费群体和欢乐谷的消费群体是有区别的,习惯于逛伊藤洋华堂的消费者跟环球中心的又有所不同。对读者群精准分析与定位,带动市场就容易得多了。

 

西西弗书店

把常识搬进生活

在书店江湖上,西西弗书店算得上一个异数,从贵阳一路走来,在重庆、成都布点。自西西弗在龙湖三千集开业后,又连开两家店,及至万象城店,基本上完成了成都书店的布局。

西西弗书店意欲“参与构成本地精神文化,引导大众精品阅读”。每次去逛西西弗书店,总是人满为患。我很喜欢他们的那句话:“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买了太贵,抄吧;您有意见,提吧。”很文艺又有点小清新。

我曾在微博上写过:为什么喜欢逛书店?价格未必比网购的低,也没有网购方便。实则逛书店是在看一种风景,跟店主、店员交流,诸种实体感受,是许多网店不能提供的。

上万象城的四楼,拐进去就能看到西西弗书店,跟商场的气氛颇为搭调,墙上推荐的系列书,有兴趣阅读的不少。墙壁上陈列着不同的创意产品,看见书山累积,通道中间有一个专题推荐台,把路分为左右,人文、艺术、经济、社科,分类多样,同一类型的新书、好书,大有一网打尽的意思。在书架间流连、寻觅,会有意外惊喜,这也正好契合书店的心愿,“一路寻找,书香在此复活,温暖由此延续……”

再往里走为矢量咖啡馆,咖啡、书、闲聊,成为这里的主题。可以把书店的书带进来阅读。有位朋友住在附近,每天晚上跑到西西弗读书一个小时,他说,“这也是幸福生活哦。以前就没有这样的阅读习惯。”

有好几次,去参加万象城店的活动,矢量咖啡馆坐满了,连空地似乎都无法插足,我在门外打望,听掌声随时响起来。这样的活动经常上演,使书店风靡成都,好像文艺范们不去西西弗逛逛都是一种错。

 

象形书坊

将独立书店进行到底

有一位书友在豆瓣上记录下寻访象形书坊的情景:

“听一个学长推荐说那里不错,一天下午闲来无事,百度了下地图,就坐地铁过去了,然后凭记忆穿过好几条街才找到泡桐树街。 往里走不远就看到一家很像书店的地方,门口站了一个怪叔叔(他的胡子看着很个性),当时就吓得没敢进去,就继续往里走了。后来,还是折回来,进了书店,感觉书店不大,有点暗。店里只有我一个客人,感觉气氛有点小凝固,但是又不想没话找话。结账的时候,怪叔叔自动打了折,然后还告诉我最近有谁要过来签售,给了我名片,让我想去就给他打电话。感觉怪叔叔还满热心的。

这个怪叔叔就是宋杰,熟悉的人喊他老宋。老宋之前做过音乐,跟音乐圈很熟,洪启、马力来成都,都愿意去他的书店坐坐。书店最初开在泡桐树街,有一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书店推为“最美的小书店”,去宽窄巷子逛逛,再去书店,就有不一样的感觉。那一种安静衬托了街市上的喧闹。

因了这个缘故,象形书坊成了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书店。老宋年过不惑,一本书、一只猫相伴左右,说是要将书店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他说,在我心里,书店的灯光格外有诗意,这也是我做书店的原因之一。一位做书店的同行说,能够在一间心爱的书店消磨一生无疑是最美好的事情。这个社会已经过于喧嚣,正在丧失越来越多的东西,其中最珍贵的一样叫做“宁静”。一个真正的书店,应该像一种道场,一种名胜,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应该像树荫一样给我们以清凉,对城市中一些暴戾和浮躁的东西,意味着平衡。

2012年初,因为房租上涨的缘故,阅读主题酒店毓秀苑也有意引进一家书店。就这样,象形书坊搬到了毓秀苑的七楼。

毓秀苑宾馆七楼的新店,面积大约20来平方米,环境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不过位置却相对偏了一点。老宋解除了书店租金的后顾之忧,继续走自己的路线。在这一点上,他的坚持更像是一种固执。

每有人去书店,他都不厌其烦地推荐这样那样的书。先锋书店的钱晓华、蜜蜂书店的张业宏来成都,少不得去书店看看,大家都赞他书选得好,可就是商业性缺乏一点儿。一位读书人曾说他“是个在我看来理想色彩重到不适合经商的山东人,读书爱书甚过了卖书”。所以,他的坚守更像是对书店的某一种呼应。

懂书也是一门手艺。对此,老宋抛出一个“扁担理论”:“扁担挑着前后两个筐,前面是我看得见的好书,后面是我为读者准备的书。装满前面一个筐是我个人的需求,装满后面一个筐是我书店的需求。”

可懂书,却未必在经营上能做得风生水起。说到底是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

老宋认为即使网络购书平台的实力再强大,也缺少最主要的沟通。实体店最大的优势便是可以做到人对书的了解,人对人的了解。他认为相互的沟通和联系才是维系整个书店的关键。但是众多书店在发展中却唯独缺乏这一点。而宋杰自己一直坚持去做到他对书的了解,他对读者的了解,真正去满足读者的需求。

去年7月份,东郊记忆邀请老宋去开店。于是,他收拾行装,继续出发。今年,他又把书店开在交大路上。在他看来,书店像不可割舍的生命一样,有书就有了生活。而他跟毓秀苑宾馆的合作正像是一种商业上的探索,不管怎样,这一种经验是宝贵的。

 

格调·轩客会书店

一家有格调的书店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写道,抽个时间,去拜访成都上个月新开张的几家书店。这次出行,也看了十多家书店,在一个县城,有家超市是当地唯一的书店,卖的是教辅,其他的书,几乎看不到。《中国周刊》杂志随后发了个访问过来:书店世道那么差,那几家新书店为什么还要开?我的回答是:因为成都的读书人多,市场在。就我的朋友来说,有不少是书店控,有位一年买书十万元,基本上都花在书店这块了。我还有一位朋友开书吧,阅读量也巨大,他宣称,只要实体书店存在一天,就拒绝网购。

这几家书店有格调·轩客会书店和今日阅读书店。轩客会是新华文轩下属的品牌小书店,2011年底在洛带古镇开了第一家试验店,效果和反响还都不错,我去看过这家书店,无论是书的陈列,还是书吧的座位,都跟新华文轩的其他店不太一样,有型,也有一种文艺范,那种僵硬的书城感觉没了。

轩客会随后就在今年8月份在老街区、镋钯街75号开了新店。这家店是“生活艺术”主题书店,在成都还没有类似的主题书店,它通过产品组合将生活艺术相结合,营造轻松、休闲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阅读氛围。进到书店会看见系列的旅行的书,而在其背后的墙上则首次采用了壁架封面主题书陈列进行重点图书的推荐,以“轩客选书”和“媒体推荐”为主题的壁架各推荐了15种图书,每种图书都配以相应的推荐宣传,看上去效果很不错。

在书店里闲逛也能享受到生活和艺术的氛围,往右走是书的陈列室。它们按不同的主题陈列,在温暖的灯光中,能找到阅读的感觉,刚好有一张书桌,适合坐在那里随意阅读——打开一册《我的眼睛一睁开》,带入到城市生活的地界,亦有《芳香博物馆》、《如此书房》这样的书让人流连。往左走,是间小小的书吧,也有着文艺气息,那花瓶里的插花是刚从外面买回来的,一缕缕芳香,跟书香混合在一起。在这里可以阅读,也适合几个人开一个小小的阅读会,或者,就那么闲闲地坐着,翻开一册书,打望一下街上的行人。

有点家常,又有点装置艺术的味道,也有欧洲进口瓷器的装点,这样的定调让书店看上去更“唯美”一些。即使是巡弋在书架间,也能找到阅读的感觉。偶尔也有“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主题沙龙活动在这里进行,阅读,分享,诗歌朗诵,“寻找书店风景”下午茶……这样的活动就好像是在剧场上经常上演,有着不同的精彩。如果细心浏览,在书店显眼的地方还设立了“纸言片语”张贴墙,收集着各界读者的片言碎语、留言感悟。“成都也有这样的好地方”,“愿艺术生活(主题书店)走进千家万户”,“阅读就是一场更远的旅行”……诸如此类的留言让书店看上去更具有现场感,这也是书店格调的一种表达方式了。

我的朋友寒雨青衣说,书店,存在便是风景,书店风景在眼里,书店格调在心里。书店是形式,书是内容,书店风景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内容,同时更少不了做书店的人和读书的人的参与。对于书店的格调,不管是小资还是平民,有用心做书店的人和真正的好书便不失为一种令人喜欢的格调。

本版摄影 谢明刚 3加2读书荟

本版绘图 崔兵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朱晓剑撰写


把乡村的事情,做成乡村的事业!
成都三加二乡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成都三加二乡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大邑县三加二读书荟
地址: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九洞桥南街47号
邮编:611337 电话:028-88322232
2012-2014 3+2读书荟     蜀ICP备202201681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902000018号